《铃芽之旅》的讨论热潮已经渐渐消退了。对此感兴趣的观众们,想必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评论文章。赞美、支持、批判、反对、抨击、描述、裁剪、比较,评论呈现出多样的风貌,反映的是不同人眼中的《铃芽之旅》。大量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一个矛盾而立体的《铃芽之旅》。我们希望读者们能够保持包容,感受《铃芽之旅》的不同面貌。
我们相信,讨论《铃芽之旅》的结构非常有益。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读者带来分析《铃芽之旅》的一种全局视角,从而串联起模糊的印象和分散的观点。或许许多《铃芽之旅》的特点,都可以归因于它的结构。基于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独立地分析《铃芽之旅》的个别剧情、人物设定、表现手法、详略安排,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铃芽之旅》进行评价。
(资料图片)
我们同时提醒读者:我们所讨论的模型,只是《铃芽之旅》的一种解释。另外,由于我只完整看过一遍电影,且时间较久,可能有记忆模糊的情况,还请读者谅解。
铃芽的主角地位
在这里的讨论中,我们认为铃芽是《铃芽之旅》的唯一/最高主角。理由有:
电影主要以铃芽为视角;
从铃芽的角度分析电影,所得的主旨最为全面;
铃芽的人物形象最为丰满,心理活动最为丰富。
很大程度上,《铃芽之旅》即是讲述铃芽成长之旅的电影。
四条线索
铃芽与草太是一条浅显的线索。新海诚“恋爱片导演”“纯爱战神”的名号和媒体影院的宣传,使这条线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主线。但我们认为,《铃芽之旅》的内涵不只有爱情。
这条线充满争议。电影叙述的爱情故事究竟是否可信,情感是否细腻,都是关注的焦点。
它包含铃芽与草太的相遇、路途中两人的互动、“闭门”的过程。它是铃芽跟随草太的重要原因,更支撑起铃芽拯救草太的旅途。
铃芽与环是一条易被忽视的线索。多数人会认为环不过是一个线索人物。她的出场时间短,形象不鲜明。然而,考虑到环和铃芽母亲之间隐隐约约的对照关系,考虑到铃芽-环关系背后铃芽心理的变化,考虑到停车场争吵的突然和它背后的逻辑,我们姑且认为它也是一条线索——不过不如其他线索来得细致。
它包含铃芽在故事开始前的生活状态,因而隐隐包含铃芽性格的形成。它集中体现在停车场的争吵,折射铃芽的成长。
铃芽与过去是《铃芽之旅》的起点。铃芽的勇敢与怯懦、疑惑与决意,她手上的缺腿凳、地板上的护理书,她与环、草太的关系,常世的风景、迷茫的梦,无不源自二零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从“灾害的预感”“紧急事态宣言”中发端,“大难过后,朝着未来”的《铃芽之旅》必然与3·11绑定。如何面对失去?如何接受现实?铃芽和我们,需要答案。
它包含铃芽与过去相关的一切,贯穿在铃芽的性格中。
铃芽与现在构成了铃芽的旅途。过去的和现在的人们,荒凉的废墟、温暖的小屋,交织出关门时喧然的合唱。“现在”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它是灾害笼罩的列岛下,无数次发生的日常。
它包含铃芽路上遇到的人、做过的事,包含废墟中过去的声音,包含渡船上的夕阳和东京都的高楼。仅仅是展现这个世界,就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
线索背后的主题
线索不仅是故事,也有故事背后传达的主题。线索的丰富带来主题的丰富,线索的复杂带来主题的复杂与层次。
铃芽与草太:爱情是铃芽与草太关系的底色,同时是剧情的核心部分。爱情之外,铃芽夹杂着“放走要石,给草太和全国人造成危险”的愧疚感,并在愧疚中逐步承担起责任。在合作关门的旅途中,铃芽从“需要被特别照顾的路人”(温泉街)到“添麻烦的队友”(渡船)“不该面对危险的一般人”(中学)到“能独当一面的伙伴”(游乐园)再到“草太的拯救者”(东京后),角色的转变是铃芽成长的具象化。越是了解草太,铃芽越能感受到草太的善良、无私、温柔,也就越发积极地承担“闭门师”的责任。
铃芽与环:“沉重的爱”,是新海诚讲述过无数次的主题:“心意被阻隔”。这反而是一个负面情感被爱阻隔的故事。环姨妈极致的温柔和铃芽感谢姨妈“超越远亲身份”的爱,共同维持起隔绝负面情感的障碍。“负面情感”背后是更深的爱:环“被铃芽夺走时光”,却十余年不抱怨;铃芽深知自己“耽误了环姨妈”,每天“满足地”活在姨妈的爱中,由于无法报答姨妈的爱而走向逃离。只有障碍被打破、矛盾被正视、负面情感得到宣泄,这种“负面的爱”才能在两人间自由流淌,让她们“笑得更加自然”。而“正视负面情感”也和“对童年创伤的回避”殊途同归,相得益彰。
铃芽与过去:常世是回忆,也是新海诚拿手的“梦”。梦让我们能一窥铃芽的潜意识。故事开头,铃芽呼喊妈妈,暗含着对悲剧的抗拒、不接受。造成废墟的真正原因——地震,一直不被点明,表现铃芽对地震回忆的压抑。接下来,我们看到“缺了一条腿”“母亲留下的”儿童凳,因为“母亲是护士”就会包扎的铃芽。铃芽简洁地交代它们的来历,正如铃芽简洁地说“姨妈是我的监护人”——回避。不愿提及。压抑记忆。但是铃芽最终走上回“家”的旅途,掘出日记本,递出代表着母亲的儿童凳。而小铃芽,那个刚刚经历灾难的孩子,会带着隐约的乐观,压抑这份记忆,压抑这份乐观,直到故事开始。走出时间的循环,铃芽终于正视失去,关闭过去,开启未来,走向“铃芽的明天”。
铃芽与现在:虚拟的舞台——日本,有着真实世界的影子。温泉街、游乐场回荡的欢声笑语,诉说泡沫时代的过去,描绘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的当下。因泥石流而废弃的中学,四处为害的蚓厄,以及对蚓厄全然无知的人群,刻画出灾难的无常与冷酷。在这样的世界里,新海诚去描绘蜜柑和乌冬,去让铃芽遇见小孩、高中生、母亲、陪酒女人、大学生兼草太挚友。铃芽和我们,共同感受到这衰退与灾害无法掩盖的生命、生活、善良、温暖、乐观、坚强。从生命的点滴中,我们真正明白草太的祷词:“我深知命如蜉蝣、死亡如影随形。但此时哪怕再多一年,再多一日再多一时,我辈仍愿人生得续。”
四线结构的优与缺
四条线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一方面,观众很容易喜欢上《铃芽之旅》。凡对四条线中的任意一条有所触动的观众,必不会感到无聊。观众可以凭借自己的意愿重组电影剧情,把它解读为一部单纯的公路冒险电影、青少年的成长电影、恋爱电影或是讨论灾害的电影。每一种都说得通。
另一方面,观众有理由对《铃芽之旅》感到失望。四条线太多,各线索间的关系不可能极为紧密,对任一线索的处理也不可能足够细致。因而每一条线,都有“叙述简单”“讲不清楚”的批评。相当的观众认为铃芽拯救草太的动机站不住脚,停车场的吵架机械降神,3·11半隐身深度不足,铃芽拔凳子时草率,等等。结果是,凡对线索要求较高的观众,都对《铃芽之旅》不满意。
因此,四条线索和它们背后的主题必须尽量融合;在无法融合的时候,则需要平衡取舍。
四线的联系
四条线索在两个层面上相互联系。
四条线索共同反映铃芽的成长:初恋,正视爱情,承担“闭门师”的责任,处理亲子关系,解决心结,变得乐观、善良,都是成长的一环。四条线索、四项主题共同塑造出复杂而真实的铃芽形象。
主题之间有相互迁移的可能。“正视爱情”与“正视负面情感”“正视创伤”几乎一体;配角们的善良、热情,是“为何而战”最具体的解答,帮助构建起铃芽的责任感。通过类似的联想,《铃芽之旅》繁杂的思路可以统一。
四线的联系降低了平衡的难度。大体上看,四线具有整体性;但在具体的情节上,四条线的区别又凸显出来。
四线的平衡
哪怕是剧本中的一句台词,我相信几个月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都会吵上一架。也许我们谁也不比谁更对,只能带着互相理解对方的心情继续制作下去。
——新海诚,2021年末
在具体情节上,四条线索难免有取舍,需要加以处理。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例子,感受“平衡”在剧情构架中的地位。
草太获救
铃芽拔出钥匙拯救草太的剧情是全片的高潮之一。这一段的矛盾冲突明显,且可以和《天气之子》作比较。
剧情是:当铃芽走入常世时,她毫无疑问地渴望拔出要石,拯救草太。但这时她仍然面临两难抉择:大臣提醒她,拔出要石即引发地震,闭门师的使命即告失败,造成大量伤亡。借用四线索理论,这时“铃芽-草太关系”和“铃芽-现在关系”的矛盾。
铃芽此时做出回答:“我自己可以成为要石。”
铃芽感受到草太的回忆与感情,听到草太求生的呐喊。草太被救出。
大臣向铃芽告别,变成要石。段落结束。
这一段的问题很明显:许多观众会很难接受铃芽这时提出牺牲自己。在铃芽走入常世前,她才跟环姨妈彻底地敞开了心扉,两人的关系变得极好,“笑得更加自然”,这显然与“希望自己牺牲”的心情相反。确实,当观众看见铃芽带点高兴地把往门扶起来,打开,说一句“去见喜欢的人”,微笑着跳进门去的时候,哪里会想到她正在做去死的打算呢?
用更远的视角看,情况也同样复杂。一方面是铃芽“不怕死”的心情早已多次铺垫,铃芽从地下走出,回到草太家中,包扎伤口系好头绳穿上靴子已经体现了他的决心,铃芽确有牺牲的准备。一方面是随后紧接的一节汽车旅行,气氛是有些怪异的轻松;停车场争吵,观众的注意力完全引向“铃芽-环关系”,又随着争吵的解决而放松下来,那种拼上一切拯救草太的心情,多多少少已经褪色了。
这一情节后,也紧跟有草太念出“求生”祷词的情节,可见比起“求死”,导演更支持和提倡“求生”。此时铃芽的“愿意牺牲”,正好削弱了此后草太祷词的力度,含有隐约的矛盾。
但是,回到正在拔要石的铃芽身上,除开“牺牲自己”这样的回答外,的确没有别的选择。
同样,先前的情节主题也不容修改。删除车上的部分,会导致“铃芽-环关系”过度单薄,支撑不起停车场争吵;整个删除“铃芽-环”线索,则无法体现铃芽的成长。
天平的两端,一边是铃芽身为闭门师,不引发地震的责任,加上对草太的爱;一边是情绪的连贯,加上电影“珍爱生命”的主题。此时不得不有所取舍。
在这样的前提下,新海诚采取了许多小措施以求平衡。
首先,新海诚安排铃芽在汽车旅途中,问大臣“不是闭门师能不能成为要石”。这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安排,相当的观众一眼能看出这是对铃芽牺牲的铺垫。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要尽可能明确地做出铺垫。这一剧情的时间同样被精心设计:在环姨妈上车后,停车场争吵前。如此,其情绪即顺承铃芽上车前的决心,而不会打断“铃芽-环”线索的正常进行。
其次,新海诚弱化了大臣角色。大臣一直行踪诡秘,并且长时间被铃芽和观众误认为反派,性格则是偏向孩童的幼稚,这些让观众很难对大臣产生移情。
最后,整个过程发生在紧张的“战斗”环节中。在这种气氛下,观众可以接受铃芽因为慌乱而作出不那么深思熟虑的回答。同时观众的注意力也被不断转移,不会在意些微的矛盾。
上面的推敲已经足够复杂,我们不妨看看《天气之子》:帆高做出“不要晴天只要阳菜”的决定,需要上述的权衡推敲吗?不需要。帆高的感情很纯粹,很直接。相比之下,《铃芽之旅》的情绪和情节都建立在“平衡”上,努力达到均衡而不使节奏失调、情绪断裂、主题矛盾。
这种平衡无疑是新海诚在剧本写作中推敲的重点。平衡使《铃芽之旅》牵一发而动全身,易于批评却不易于修改。
平衡之后
多线平衡是我们评论和分析《铃芽之旅》时不可忘记的特点。
在人物上,由于四条线索、四项主题的需要,铃芽的形象变得异常丰满和复杂。导演需要处理铃芽在各种情境下的行为和心理。再考虑到具体情景和情节张力的需要,铃芽的每一个动作似乎都需要上千字的文章才能够分析透彻。哪怕仅仅讨论铃芽的性格(而不具体到动机),她对3·11的潜意识遗忘与记忆,她对环姨妈“沉重的爱”的感激、认可与反对,她对爱情的否认与承认,无一不体现铃芽这个角色的复杂。这种复杂带来了真实感和亲切感,但同时加大了观众的理解负担。
在情节上,多线索带来了难以克服的情绪断层,这在铃芽坐上芹泽的汽车离开东京后比较明显。为了弥合不适感,新海诚在细节上下了很大功夫,尽一切努力暗示、影响观众,诱导观众按“正确”的方式理解电影。他做到了,但是“观众就像蚓厄一样无法预测”,效果仍然有限。
丰富的内容加快了电影的节奏。更加紧凑的叙事,较少的空镜头、环境描写,镜头语言的精练,转场的流畅,形象简单的配角,都与丰富的内容相适应。
平衡丰富了电影的内涵。凡对某一条线索有兴趣的评论家,都可在电影中找到不少细节和切口,做出颇有见地的文章来。尤其关于灾难、生活的主题,渗透在电影的各种设计中。这些主题的表达,其实未必完美或深刻,但的确能引起思考。
上面的讨论只是个人的一些思路。正如开头所说,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各位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以便各位形成对《铃芽之旅》个人的评价。本文难免有错误,其中的观点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各位能够读完,我深感感激。
但是,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没有解决:
新海诚为什么会创作一部主题丰富,内容复杂的电影?
他是怎么想的?
我们会在明天的文章中尝试解答。
最后,如果对新海诚新作感兴趣的话,也请关注我。
关键词:
华瓷股份董秘回复:我司生产的部分产品使用智能彩绘3D喷墨打印技术_当前热点
2022-12-30康众医疗董秘回复:公司当前各项经营业务运行良好,主要股东持股情况详见公开披露的定期报告_环球聚焦
2022-12-30嘉必优(688089.SH):副总经理汪志明拟减持不超5.67万股 全球快讯
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