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聚焦 > > 正文

常松:为新闻学吵翻了,你的专业是“万金油专业”吗?-视焦点讯

时间: 2023-06-30 08:33:10 来源: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常松】

又是一年填报志愿时,哪些专业值得报考又成了焦点话题。不久前,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关于新闻专业是否值得读,某位网红高报辅导和大学教授之间展开了一场持续数日的大辩论,顺带着新闻专业和新闻行业的各路朋友也都纷纷发声,从自己的视角解读新闻专业。

余波之后,今年的新闻专业还好招生吗?新闻学专业究竟是不是一个“万金油”专业?是否值得高分考生报考?也不仅仅是新闻专业,由此次大讨论引发的关于高校专业就业、大学教育与行业发展等诸多话题,也都反映出了当下高等教育的卡点与困境,映射出考生、家长、教育界以及行业对于大学教育专业选择的不同心态与诉求。


(资料图)

“万金油专业”的伪命题

当提到“万金油专业”这个词,似乎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所指:在父辈口中数理化是万金油;后来在自己报考时,有人说自动化专业是万金油。笔者大学毕业时,石油行业成了真·万金油;再往后计算机专业成了万金油。直到不久前,在和一位做央企党建工作的学姐聊天时,她又说中文专业是万金油。

既然不同时代对万金油专业有着不同的定义,正好说明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万金油”,至少有保质期。当回答万金油专业这个命题时,更多是从就业的角度考虑,而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进行概括。

为了方便衡量,笔者将一个专业以六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包括薪酬水平、工作强度、横向拓展性、纵向发展性、学历指数和院校指数。

这其中,横向拓展性可以用“就业面”来表示,传统意义上的万金油专业,更多是描述一个专业就业面广,可以适用的岗位多,有更多的选择权。纵向拓展性是指一个专业垂直发展的职业深度,其中“专业壁垒”是非常重要的考量目标。专业壁垒指从事该行业或者该岗位是否要经过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和训练。专业壁垒越高,从业的门槛儿也越高,也就越需要在大学教育阶段进行专业性的学习,临床医学就是典型的代表。如果说本科阶段不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那么无论后期在研究生阶段如何深造,乃至于在就业时直接找临床医学的工作,都是无法拿起手术刀的。

这次讨论的主角新闻学专业,用这六维来分析是怎样的呢?

首先来说,新闻学的横向拓展性确实非常好——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不但可以从事新闻传播影视媒体行业,也可以进入到企业从事相应的新闻岗位或者是品牌宣传、企业文化岗位。此外,还可以进入到公务员宣传系统。当下自媒体的发展也让自由从业的新闻专业学生人数增多,这也就使得新闻学有了更多的从业机会。新闻媒体的时效性要求和自媒体的高度自由竞争,也让新闻行业各赛道都很卷。

同时,新闻的专业壁垒确实非常低的。所以,新闻学专业学生所能从事的岗位,往往也受到了来自于外文系、中文系,甚至是历史系、哲学系等同学的冲击。随着体制内岗位竞争激烈和媒体市场的下滑,来自人文大类各专业学生的拼抢也更加明显。

由此可以观察到,横向拓展性和纵向发展性,也就是就业面与专业壁垒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就业门槛低的岗位,往往就会迎来各专业毕业生的广泛竞争。而从中国的产业结构看,无论是作为企业的支撑性部门,还是体制内的编制岗位,都不足以完全消纳这么多应届生。这也正是新闻专业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在用人市场上,像新闻专业这样宽就业面、专业壁垒较低的专业,还有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等。从六维分析的雷达图看,他们的起薪往往较低,新员工工作强度较大,行业发展多元。这些专业加上财务、法务类专业,共同组成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后台支撑系统”,支持单位的财务、法务、行政、党群、品宣等职能部门。而好的单位这类岗位相比于业务部门的人数要少得多,同时专业背景要求又较宽泛,也就造成了就业竞争时纯纯的“买方市场”。

在供给侧来看,新闻专业开设的院校数量也较多,办学成本较低,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乃至民办大学都会开设新闻传播学相应的本科专业,这也使得新闻专业的学生供给量极大。同时,新闻学对于从业者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绝大多数新闻学岗位并不要求博士学历,往往硕士就是行业顶流。这也使得新闻专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而这绝不仅仅是新闻专业独有的特点,如今,这种产能过剩和需求降低已经叠加在了越来越多的大学专业上,并且从人文社科类专业向理工农医类专业蔓延。

没有一张文凭可以穿越牛熊

那么从这六个维度来看,真的存在万金油专业吗?真的有所有维度都高分的专业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在对各专业的分析中,并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六边形战士”,也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万金油专业。在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个面向就业市场的“不可能三角”,也就是工作强度、工作薪酬和纵向拓展性之间的不可能三角,即“赚钱多”、“稳定”和“干活不累”三者之间,很难通过应届就业的一次性选择同时满足。很多成功人士是通过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解决了工作强度、收入和稳定性兼得的问题。

而在当下,内卷已经成了乌卡时代的突出特征。传统意义上一些兼顾三角的行业,如高校老师、国家电网工作人员等,也开始失去了三角的平衡。比如在非升即走的高校教职工作中,稳定与工作轻松这两个角的关系已经开始松动。

因此,在选择大学志愿时,考生和家长需要对此进行取舍,不能什么都要。

事实上,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条传统的阶梯,它的模型更像是一棵从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生长的“职业树”。随着学生的不断学习和在各个维度上能力的积累,职业树会不停地进行分化细分。在毕业时进入到不同的行业和岗位,进而产生不同的职业发展。

当我们讨论新闻专业是否值得报考时,在当下高报志愿话语环境下,这个问题似乎就变成了“新闻学专业的一纸文凭,能否带给我们想要的未来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就业就成了这一命题最终指向的目标。

如今,来自就业市场的压力已经逐渐前置到了高考报考阶段。考生和家长担心由于专业的选择失误,导致最后的就业困难。这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命题,只不过当下就业严峻形势,令这一问题愈发成为志愿填报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然而,在经济周期面前,没有一张文凭可以穿越牛熊。

任何行业都有其发展周期,而这种周期映射到高考报志愿中,便是一个专业报考的热度和分数线的高低。而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业力=院校背景+专业背景+个人能力,其中个人能力往往在就业时占更大部分。在讨论就业率话题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身发展,而他们恰恰是高等教育的主体,是就业率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事实上,在找工作时,院校和专业都只是就业时的BGM,而学生才是歌手本人。如果歌手的唱功不行,再好的伴奏和乐队都是白扯。

尤其是像新闻专业这样就业面广、专业壁垒低的专业,相近专业之间的厮杀和过剩的产能,往往造成了就业市场上剧烈的竞争。而后疫情时代,我们又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不仅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还包括行业发展周期的不确定性。这让传统阶梯式的生涯路线面临挑战,永久性全职工作的机会也在逐渐减少,项目制、多元化的雇佣机制不断涌现。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技术发展。今年初ChatGPT的问世,让所有行业的人都紧张了一把,担心自己有一天会被AI取代。尽管我们都不知道这一天会在什么时候来临,但诸如数字游民等新的工作形式和工作群体,正在网络时代解构着传统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路线。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各种便捷,也让工作对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的要求反而变高。不但要具备高级认知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由于新的需求在网络时代被创造出来,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差异化逐渐加大,更加精细化的交付体系日益完善,这就使得员工个人的创造力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闻专业恰恰是集中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专业。在新媒体涌现的时代,内容创作的方式、媒体平台的形态以及相应的行业业态,不断被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所迭代创新。这就使得对新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变化,同时进行媒体创作的门槛儿降低,对于新闻专业学生要求的能力维度也逐渐加大。

因此,新闻专业早已不是仅靠一张文凭就可以包打天下的时代,个人的就业能力在未来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个人的就业力又可以具体包括个人的综合素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以及相应的社会支持体系,这其中,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及社会支撑体系起到了愈发凸显的作用。对于现在报考的高中生而言,就业市场是在四年之后,而如果就读研究生的话,甚至会延长到七年乃至十年之后。显然,对于如此快速变化的时代和如此大的时间跨度,当下的所有分析都无法准确预测毕业时的就业市场形势。

因此,只有持续提升就业率,才是穿越牛熊的唯一途径。

产能过剩之后就是产能淘汰

解决学生就业力提升的问题,往往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乌卡时代的特征来看,新闻专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实际已经相当高。然而,新闻专业的教学在相当一部分高校中,又是办学成本最低、课程教学最水的专业,学生自己往往也感觉在大学四年里什么也没学到,而来自行业界的声音却是学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用人市场需求。

一位资深业者在采访中反复谈及新闻专业学习的必要性问题。由于从事媒体行业十余年,在影视类媒体工作多年,她表示行业内即便是找文案,也不太想用新闻专业出身的应届生。相比于对新闻影视规则的掌握,更需要文字功底扎实的从业者,在这方面中文系的学生反而具备优势;在策划岗位上,则喜欢在某些领域有深厚积累和研究的毕业生。新闻专业学生在职场上的优势,是对信息的分析和加工能力比较系统,具备逻辑性。然而,真的能培养出这样合格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已经很鲜见了。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是大量高校“重招生,轻培养”交付思维的结果。一个培养方案几年不更新,行业实习流于形式,学校教师以评职称考核指标为指挥棒堆论文,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新闻专业这一本该密切联系社会、联系行业的专业,成了批量交付大学文凭的生产线。

更要命的是,现在还产能过剩了。

就业市场选择学生,学生选择学校。来自就业市场的反馈,最终会以招聘用人的方式筛选出真正的好学校和好专业。毫无疑问,在当下的就业背景下,就业市场已经是全面竞争的买方市场,好工作、好岗位、好单位已经是一票难求。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一纸文凭已经成为只能把门敲响的敲门砖。

如今,产能过剩无疑成为了新闻专业所面对的一大困境。事实上,很多开设门槛不高的专业往往都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特别是先后经历了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之后,现在连博士的产能都已经是过剩的状态。不可否认,在扩招大潮中,某一些并不具备良好办学条件、优良师资的院校,依然为了学科布局大而全增加招生名额,开设了像新闻专业这样相对投入较低、开设门槛较低的专业。

然而,由于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力,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将就业压力移给了供给侧。这也就带来了大量学生经历了四年的时间、投入了巨大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之后,并不能够从事相应的行业,因此就造成了当下填报志愿时强烈不推荐某专业的场景。

归根到底,这是由于扩招时代无视用人市场的具体需求和市场容量,盲目扩招所带来的产能过剩的结果。事实上,在产业界当前些年市场好的时候,一些低端产能被扩张出来。当大行情好的时候,大家都还能赚钱。但当大环境不好市场下滑的时候,所扩张出来的低端产能就会面临淘汰。这个道理在产业如此,在高等教育界也如此。

只不过,产能过剩之后的产能淘汰,对于高等教育界来说是一个更加严肃的命题,因为它所对应的成本是学生的大好青春。

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院校专业组让考生们能够更好的选择自己的具体专业去向。考生们基于未来就业的考虑,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注定让那些不能够提供良好就业前景的落后产能优胜劣汰。因此,对于高等院校就业率差的专业实行末位淘汰,既是对于教育产能的一次净化,也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每一年总有些声音在讨论读书改变命运,然而这个“书”,首先是能够让你上岸的书。否则,当时代的潮水退去,学生的前程会和落后的产能一起被市场淘汰。

因此,高考志愿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在这个没有什么万金油专业的当下,从录取通知书开始,才是一场穿越时代周期的战斗。无论怎样的选择,都必须得把大学的“书”读好,毕竟——

读书破万“卷”。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常松:为新闻学吵翻了,你的专业是“万金油专业”吗?-视焦点讯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常松】又是一年填报志愿时,哪些专业值得报考又

来源:观察者网2023-06-30

知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是什么(知世故而不世故)

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世故而不世故下一句是什么,知世故而不世故这

来源:互联网2023-06-30

即时看!义翘神州(301047):6月29日北向资金增持1.15万股

6月29日北向资金增持1 15万股义翘神州。近5个交易日中,获北向资金减持

来源:证券之星2023-06-30

世界速讯:北海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_北海旅游景点

1、北海主要有以下旅游景点一,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洲岛国家地质

来源:互联网2023-06-30

女生拍照有诀窍,7招实现扬长避短,拍出你的各种美_当前独家

人像摄影,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了解自身,实现扬长避短的过程,想要拍照漂

来源:学些拍照技巧2023-06-30